不打不相识,这位塑胶公司老板慧眼识英才,十分赏识这位 17 岁少年的推销才能。他真诚地对李嘉诚说:“这确实是一场遭遇战,你是我平生遇到的最强硬的对手。虽然你最终输给了我,但这并不是你的推销技术火候欠佳,而是塑胶桶赢了白铁桶。”老板约他去喝晚茶,并竭力劝说他加盟自己的塑胶公司。
塑胶公司老板是伯乐,具有识人才的眼光智慧,他发现了李嘉诚是推销能手,发现了他优秀推销才能智慧。
言谈中,李嘉诚也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不忍心弃五金厂老板而去,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在他的厂里做事没多久就走,恐怕不太好吧。”“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想一辈子待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业难有大前途。”塑胶厂老板快人快语,一语中的。望着塑胶公司老板热忱而期盼的目光,李嘉诚最终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充满勃勃生机的塑胶行业。
1947 年,李嘉诚进入塑胶腰带制造公司继续从事推销工作。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李嘉诚1943年进入春茗茶楼打工,1945年左右跳槽到中南钟表公司打工,1946年初跳槽到五金厂做推销员,1947年跳槽到塑胶公司做推销员。
可以发现李嘉诚进入的五金厂与塑胶公司都是中小企业,先在中小企业磨炼锻炼自己,增加经商经验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选择的中小企业必须是产品与服务优良的企业,绝不可以是提供假冒伪劣或坑蒙拐骗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否则害人害己。
公司里一共有 7 名推销员,李嘉诚年纪最小、资历最浅。其他几位都是经验丰富的推销老手,已有固定的客户。李嘉诚心高气傲,不想输给别人,上班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3 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拼搏。
公司规定早上9点上班,他却提前好几个小时出门,跑到别的区域挖掘新客户。中午别人纷纷停下工作,休息喝茶,他依然继续工作。等到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工厂分析潜在的客户来源。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客户,也得到了老板王东山的认可。很快,李嘉诚被提升为业务经理。可是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不断寻求突破。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 8 个小时,我就做 16 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不是那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体形更像一个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是有些辛苦。幸亏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 10 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耐力。他在茶楼养成的习惯,现在也正好派上用场,在与客户接触时,他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坚持下去,若要说服客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要做好推销工作,一要勤勉,二要动脑筋,李嘉诚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
也许大多数推销员都必须走街串巷寻找及拜访潜在客户,因为大多数产品服务都是买方市场,卖方必须主动寻找及拜访竞争客户。一方面要求推销员必须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求产品和服务必须有竞争优势,二者缺一不可。
推销员的竞争优势就是要勤勉努力,同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智慧办法比困难多,要善于察颜观色、善解人意,还要有说服别人的口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