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波领导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这张图了。
每隔半年翻看一遍,温故知新,总会有一些新的关联点,或者没留意的地方。
这本书有一种魔力,一看就无法自拔,一看就想要全部看完,沉浸在思想的海洋。
很多公司苦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有个过程,经过理念、秉性、价值观、经营实践等磨合,逐渐形成并固化成内部共识。
前东家这套自动波理念,也是经过多年的经营实践,结合自身的理念,探讨如何让企业自运转进而永续经营,值得借鉴。
理念的核心源于《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太上,下知有之”,大道无形,不见却影响,是领导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无形领袖。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内部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看不见却影响巨大,无需时刻出现在你我面前,却时刻影响着你我的思想和行为。
自动波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影响,强调内驱。它是一种领导理念,而非管理。
领导面向未来,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引领,要的是效益;管理面向现状,应对的是日常事务的管控和达成,要的是效率。
自动波理念,由下面这6个部分组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功成则可身退,以后企业可靠强劲的企业文化牵引前行。
1
选对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人才来执行,都是空谈。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选择对的人,比培养一个错的人,要划算得多。
自动波的基石,就是要依靠对的人。一个对的人,连空气都是对的;一个对的人,自带的内驱力是自动波需要的素质。
对于成年人,有些素质只能筛选,很难培养。
如何选对人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能力
对人才的筛选,内在的素质比工作技能更重要。
员工的能力有所欠缺,这个可以培养;但员工的文化和公司有冲突,这个很难培养。
文化不是指知识、学历、文凭,而是指一个人的品行、心态、价值观等。
只有文化相符的团队,执行力才强,协同才高效,否则处处是阻力,不利于团队建设。
对一线员工筛选如此,对高管筛选更是如此,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身居高位的一颗老鼠屎,会把一锅粥的味道搞坏。
另外,每个加入公司的新员工都需要参加企业培训,企业文化就像麻辣锅底,使得新员工尽快变成味道相符的浓汤。
2)知人善任
知人,就是了解员工的特长、能力、爱好;善任,就是根据员工特长,把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赋予工作职责。
只有员工在“想做、应该做、能做”这三者都匹配的情况下,才有足够的工作意愿,才会感受到爽,才会最大化发挥自身潜力。
否则,把员工安排在不合适岗位上,长期以往,不单止是工作敷衍,产出低效,甚至会离职。
3)敢于用比自己强的人
如果领导的个人能力是90分,下属的个人能力是60分,那完成任务的水平就只有60分。
自己强,并不是真强。帮助他人变强,能用比自己强的人,才是真本事。
领导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团队成功,来源于下属成功,领导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完成任务,而在于带领团队达成团队目标。
任用比自己强的员工,就可以放心把事情交代下去,而不必事事亲历亲为。
不敢任用比自己强的员工,就会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级比一级弱,无法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最终会影响公司发展。
4)素质模型
做到以上三个方面,但如何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人呢?
这时,就需要用到素质模型这个工具了,通过这个工具来量化评价和考核。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借鉴市面上通用的素质模型,比如产品经理素质模型、项目经理素质模型、技术人才素质模型等。
但拿来就用,也可能会产生水土不服,需要结合公司文化进行裁剪。
比如,结合公司文化和业务特点,经理级以上员工通用的素质要求,包括思利及人、团队合作、务实诚信、教练育才、创新思维、效益导向等内容,并对每一项作出详细的行为指标描述。
素质模型,是组织沉淀下来的对员工量化考核的判断标准,通过这个模型对员工就会有一个客观的公平的评价。
2
高信氛围
如果说人才是是公司发展的首要条件,那么高信氛围就是人才成长和团队发展的沃土。
带团队就是带氛围。什么是氛围?
氛围就是我们日常工作环境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是一个能量场。
自动波运转,离不开良好的工作氛围,彼此信任,有默契,放心授权,彼此借力。
高信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他人
人生困境之一,就是获得他人信任,信任他人和获得信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公司内部提倡,我就是氛围。
主动迈出信任的第一步,从我做起,不以行为评判他人,积极聆听,坦诚沟通。
先让他人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信任,积极营造高信氛围。
2)看出发点
不以行为评判他人,就要做到凡事多看出发点,这并不容易。
我们的立场、情感、思维方式都会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物的判断。
看他人时,我们习惯看到他人的行为,而不是动机;看自己时,我们习惯看到自己的动机,而不是行为。
看出发点,要求我们看待一件事时,要多追溯下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只看到行为,而忽略了动机,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3)以身作则
公司的理念、制度等,不是一句口号。
管理者自己先要贯彻执行,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
上行就会下效,大家不是看你说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言传不如身教。
管理者以身作则的表率、示范和榜样,是最好的宣传和引导。
4)积极聆听、坦诚沟通
有时候沟通不完全在于语言,而是在于沟通的态度,聆听体现了我们真诚的态度,是对他人的尊重和他人诉求的关注。
积极聆听是走进心灵的第一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和理解,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获得信任和支持,营造信任氛围。
聆听之后,还要积极反馈,坦诚沟通。
坦诚沟通意味着我们要敞开心扉,在关注对方感受的前提下,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坦诚清晰地表达出来。
5)欣赏差异
世界上不会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会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一定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纳、包容和欣赏他人的差异,就无法真正接受这个人,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甚至可能会把对方的不同看作缺点。
这样,相互不认可,就很难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很难想象缺乏信任的团队,能够在工作中真诚配合,相互帮助,做好事情。
当然,欣赏差异也是有约束的,需要符合公司诚信要求和企业文化。
3
高效团队
有了合适的人才和高信氛围,接下来就需要打造一支高效的团队,来应对市场挑战、把握机遇、保持优势等。
高效团队指的是注重共同目标、勇于担当、互相信任、关注结果和追求高效益的团队。
不高效的团队往往是各行其是,彼此之间很难合作,工作流程冗长,工作效率和效益都很差,缺乏共同目标,战斗力很弱。
在团队中,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可以不同,工作内容可以不同,甚至团队本身与其他团队也可以不同。
但只要抓准了团队特征,有针对性、持续地进行建设,就能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建设一支高效团队。
打造一支高效团队,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我
“我们>我”,就是大家认同公司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一切以“我们”的利益为重,这样“我”才能在“我们”中获益。
反之,如果“我>我们”,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导致公司利益受损,最终“我”也会在“我们”的损失中成为受害者。
“我们>我”是高效团队的保障,看待问题要有直升机思维,不断拔高视角,多站在公司层面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我是个体,我们是团队,认同我在我们之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高效益
效率强调的是速度,效益强调的是效果。效率是单方面的最优解,效益是整体的最优解。
一个高效的团队,追求的是综合的效果,强调高效益,而不是追求单纯的效率。
当效率和效益发生冲突时,为保障效益,可以适当降低下对效率的要求,慢就是快。
3)相互借力
一个人能力再强,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只有依靠团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才能达成团队目标。
相互借力,指的是一方面要借力给他人,另一方面要主动向他人借力。
借力给他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缺乏人手,站在“我们>我”的高度上,主动分享自己的资源,在他人情绪低落、身心疲惫,主动鼓励和支持。
向他人借力。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在麻烦别人、欠人情,被认为能力不足等,站在“我们>我”的高度上,这恰恰是突破了我的局限,依靠我们的力量。
借力,是一种能力、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借力,使得生活更加轻松。
4)直接面对
遇到问题,直接面对,不兜圈子,把事情摆在桌面上,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不藏着掖着或找人传话,避免信息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