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书籍推销员马缔光也的销售业绩一塌糊涂。他不善与人交往,就连平时在饭堂吃饭都抱本书看,显然完全不适合干销售工作。机缘巧合,出版社一位前辈因照顾妻子要退休,他把马缔推荐给老主编。老主编忍不住问这位新人,“你能解释一下‘右’这个词吗?”是的,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枯燥、繁琐的辞典编纂。
日本电影《字里人间》(又名《编舟记》)真实、细腻地演绎出了辞典编纂者辛劳而充满使命感的人生故事。辞典编纂听着伟大,日常工作其实极为辛苦、繁琐,但这种工作刚好就适合马缔这样性格沉闷、认真细致的宅男来干。他很快就适应了工作要求,和老主编及两位同事共同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没想到时隔不久,他们这个名为“大渡海”的辞典编纂项目因公司觉得没有经济前景,所以面临被取消的命运。马缔和同事据理力争,最终以一位同事退出辞典编纂团队为交换条件,成功说服上级保留了该项目。
同事走了,马缔逐渐成长起来,他和老主编及其他同事年复一年投入到撰写词条、采集例句、收集年轻人发明的各种新潮词汇等繁琐工作中。马缔和同事随身携带词汇采集卡片,在宴会上或是饭馆里将听到的新词都记录下来,然后用不同符号标记以分门别类,再交给不同的人来释义……他们下定决心要把“大渡海”编纂成一本收录完备、与时俱进、活在当下的好辞典。
一如老主编所言,“词语的海洋浩瀚无边,辞典就是海洋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着这叶名为辞典的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言语。而找到独一无二言语的奇迹,献给想与人关联,期望渡过浩淼大海人们的辞典,那便是‘大渡海’。”马缔深深记住了老主编这句话,他在与房东竹奶奶吃饭时发自内心地说,“我要为辞典奉献一生。”而竹奶奶也鼓励他道,“能在年轻时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你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行了……”
马缔把枯燥辛劳的辞典编纂当成了人生使命,十多年日复一日与工作团队一起付出心血和智慧……随着辞典编纂工作逐渐接近尾声,三校、四校、五校的校对工作也日益繁重起来。马缔从公司其他部门借调了大量年轻人来帮忙完成校对工作。在一次例行校对时,校对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词汇遭到遗漏。作为辞典编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重大、致命的错误。马缔很快说,“如果一个词汇被遗漏,很可能还有别的词汇被遗漏……”他要求所有人按照词汇目录单进行重新核对,这种重复劳动意味着额外增加的巨大工作量。在马缔以身作则下,他的工作团队没有人抱怨,所有人吃住在工作室,全力以赴追赶校对工作进度,最终在预定期限内进厂印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大渡海”辞典经过长达15年编纂终于成功与读者见面,可老主编却因为积劳成疾,来不及看见辞典清样就仙逝了。
在庆功会上,所有人都对辞典编纂大功告成如释重负、喜气洋洋,唯有马缔和辞典编辑部一位前辈仍患得患失、未敢松懈,不约而同从口袋里拿出了词汇收集卡,原来他们早已经又投入到出“修订版”的工作之中了。“辞典编纂没有结束的一天”,这就是对一份志业的态度,无止无休、锐意精进、生生不息。
电影结尾处,马缔与妻子坐车看望了老主编的遗孀。在归家途中,马缔下车和妻子漫步在海边,他诚恳地向妻子鞠躬,感谢妻子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并希望妻子继续支持他以后的工作。作为辞典编纂人,必定意味着一辈子的辛劳和工作投入,必定意味着一辈子可能都对家人照顾不周……妻子微笑地看着马缔,温柔目光中流露出一如既往理解和支持丈夫工作志向的坚定不移……
美国心理学家艾米·文斯尼斯基通过研究揭示出,人们对工作秉持的内隐态度可分为三种:把工作当做一份“差事”,视工作为一份事业,或者把工作当成一种天职。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工作只是一份谋生的苦差事,能偷懒能少干就尽量偷懒、少干;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工作是一种事业,有可能坚持数年,但如果遭遇变故或职业挫折也可能放弃;而对于影片中的马缔光也来说,工作恰恰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天然使命,辞典编纂对于马缔来说就是一份天职、一种终身矢志不渝的修行、一种追求极致的自我实现;在内在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下,马缔和工作团队数十年来在工作岗位上敬业付出、责任担当,不断付出心血与智慧,才终于成就了“大渡海”辞典编纂成功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