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本书主要是纯粹是讲历史文物考古,但整本书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救图存亡的复兴路上贯穿至新中国成立,让我学到在军阀混乱以及抗战时期,仍有一批国内外的华人学术青年在默默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地质语言古建筑在做研究和贡献。
丁文江、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这是一群“走在中国田野上的大师”,他们也是铸起了中国脊梁的一群人,在当时暗黑的天空中,他们群星闪耀、他们在艰苦而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诠释了伟大的精神品格,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史语所、中国营造学社,这些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端,今天我们要向这群中国考古先行者们致敬!
1.袁复礼:提出了“仰韶文化”的概念,确认它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2.贾兰坡:周口店考古。
3.丁文江:中国地质学奠基人。
4. 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
➡️王国维:他不仅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翻译过康德、拜伦和叔本华的作品,早年还曾用叔本华的学说研究《红楼梦》,称得上近代中国以西方思想阐释中国经典的开山之举。他的研究领域更是横跨文学、美学、历史、哲学、金石学、甲骨文和考古学。这位思路新锐的学人,却一直以清朝的遗臣自居。
➡️陈寅恪被称作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赵元任是一个兼及数学、音乐、哲学、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的“文艺复兴式的智者”。
➡️梁启超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在不断地研究辛弃疾。
➡️李济(中国考古之父):也属国学院。
5. 傅斯年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安阳殷墟的考古、梁思永发掘了昂昂溪史前遗址,史语所和山东大学联合在城子崖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
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他们为国家、民族、学术拋弃个人的荣与辱、富与贵,甘愿奉献终身的家国情怀…是多么宝贵并值得学习、传承的精神财富!
6.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与《营造法式》的羁绊。
梁思成、林徽因的故事让我感动,一碗番茄蛋花汤都成了奢望。这些考古先行者们,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让中国学术发扬光大,让文化泽被后世。他们在逆境中前行,不仅为中国开创了学术的新纪元,更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大师虽远去,精神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