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讨论,明确规则
鉴于学生们已经通过《校园里的植物》这一活动积累了实地考察的经验,我深知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外出观察活动充满期待。因此,在出发前,我组织了一次集体讨论,与学生共同制定了观察活动的规则和期望。除了强调基本的观察纪律外,我还通过具体场景(如蚂蚁搬运食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细致而尊重地观察动物,确保他们不仅收获知识,更懂得尊重生命。
二、优化分组,促进互动
最初,我尝试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观察,但发现由于放大镜等资源的限制,以及学生观察速度的差异,导致组内成员容易分散,观察效果不佳。为此,我课后调整策略,将小组规模缩小至两人。这样的分组不仅减少了等待时间,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监督,确保了观察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拓展观察环境,丰富观察体验
虽然我对校园进行了提前考察,并选择了相对安全的观察区域,但学生们观察到的动物种类仍有限,大多为潮虫、蚂蚁、蝴蝶、麻雀、蜘蛛、蚯蚓。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观察体验,我建议他们课后自行前往校园其他区域(如二楼的鱼缸处)进行观察,并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探索校园内更多的动物。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寻找和观察动物。
四、利用资源,创意制作
利用上学期年级科创活动剩余的超轻粘土,根据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开展了一次手工制作课堂。学生们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选择一种动物作为制作对象,并进行详细分工。他们首先绘制出动物模型的设计图,然后根据分工和模型图进行制作。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在短短20分钟内就制作出了精美的动物模型,不仅细节到位,有的小组还巧妙地添加了动物喜欢的食物等元素,展现出了较高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