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平匪患以后,王阳明心里牵挂着两件事,一是如何实现地方的长治久安,一是如何能够尽快脱身,回乡休养。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三月,王阳明写信给弟子、广东佥事顾应祥说,清除匪患,并不是剿杀就可以完事的,关键是今后如何使他们改邪归正,从内心上归顺朝廷,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自己疾病缠身,就要成为废人了,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乞致归养,不得不塞责而去,虽难免有意必之私,也只能寄希望于后之君子来推行礼乐教化了。
在与黄绾的书信往来中,王阳明深诲踏入仕途,说官场如烂泥坑,睬进去了很少能再拔出来的,但愿此次能够获批致仕,与老友相聚与山野。
四月,王阳明书告父亲王华,称剿匪大局已定,但两广府江地区的苗贼仍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但自己病情反复,已经上疏乞休。
对王阳明的休致请求,朝廷迟迟没有回音。五月,王阳明再次给王琼写信,表示自己扶疾救难,九死一生,不是为了爵禄旌赏,而是为了报答老先生的知己之恩,不辜负老先生的期望,三个月过去了,乞休疏尚无答复,请老先生成全。
战后,赣州府各县城垣破败,王阳明乃令府县各自从长计议,量力修缮,他嘱咐说:“各官务要视官事如家事,惜民财如己财,因地任力,计日验功,役不踰时而成坚久之绩,费不扰民而有节省之美”。
吉安县县令邵德容、吉安知府伍文定率先响应,他们重修文山祠祭祀文天祥,王阳明欣然作《重修文山祠记》,赞扬此举为名教风化所系,有益于起忠孝之心。
王阳明虽然谋划归养,但仍将提督都察院衙门修葺一新,之前已经介绍了其中用于研学的“射圃”和“观德庭”,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总体布局。
修缮后的提督都察院衙门,中堂取名“肃清”,既有纪念肃清匪患事迹的含义,更寄托了今后奉行教化,移风易俗之愿景。中堂前方是露台,东西为廊房,中为仪门,外为大门。后堂名“抑抑”,出自《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乃是修身的自勉之辞。后堂左侧有思归轩、宜南楼、燕居楼、仕学轩,并建射圃、无逸亭、君子亭;后堂右侧为观德亭。中堂和后堂之间为“正大光明”轩,无论为官立功,还是修身治学,都应当遵循大道,正大光明,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立身以诚的思想。
大门外左边是府茶厅,右边是三司茶厅,两翼是各属官的茶厅,大门外西边有廊房三十间,供衙役和胥吏使用。大门外立牌坊,正中书“提督军务”,左为“肃清六道”,右为“节制四藩”。辕门外,西为中军厅,南设坐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