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在健全完善优惠政策体系、精准靶向引才措施、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上出新招、亮实招,掀起轰轰烈烈的招才引智热潮。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招才引智“前半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后半篇”文章却不同程度存在重引轻用、任性使用、政策缩水等现象,以至于引进的人才“留不住、用不好”。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各地要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切实拿出务实举措,解决人才“落地”后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真正让人才引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聚人才、纳贤士,一引了之不可取。《战国策·燕策一》记录的“千金买骨”的故事讲述了当权者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现今,各地在人才引进上也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抛撒“橄榄枝”,招揽“千里马”,恨不能让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然“引”时大张旗鼓,“用”时鲜有过问,致使珠玉蒙尘,人未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各地应加大人才引进分析研判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与地区发展之间的“供求”矛盾,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要,画好人才“需求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因事择人、按图索骥,确保引进的人才符合地方发展需要。要将引才和育才、用才结合起来,积极实施人才项目、搭建平台载体,让引进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明慧眼、识英才,任性使用不可行。韩愈《马说》的开篇第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点明了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悲剧的原因。人才被引进时,无不希望用人单位慧眼识珠,结合自己的“特长”安排岗位,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任性用才”的问题,认为人才进来后就归“我”管,“我”想安排在哪里就安排在哪,导致人才“明珠暗投”,未达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效果。各地在“用才”时要深度结合人才专业知识、工作经历、性格特征、个人意愿等,使岗位和人才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胆使用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着眼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完善引进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才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人才贡献”。
筑暖巢、引凤栖,政策打折不可为。“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是否让人“心安”,是人才能否“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的关键。有的地方为了能“引得来”人才,不顾地方实际盲目推出所谓“政策优惠大礼包”,人才到了之后发现引才优惠政策“缩水”,难免产生“被骗”之感,继而难免“这山望着那山高”。各地在制定引才优惠政策时要做到“扬长而不避短”,将自己有的、能提供的服务全方位真实地展现出来,而自己没有的、暂时服务保障不了的也要明确说明,让人才感受到百分百的诚意。同时,也要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保障等服务体系,尽可能为人才“安居乐业”的“暖巢”,确保引进来的人才“留得下、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