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代数题与几何题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从家长的层面引导,是一个数学题当中的代数题。就是我们要推一个结论,那么结论是在孩子身上彰显的成果与问题。很多家庭经过这么多年的“推论”,结果就是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
而我从孩子层面去引导,我们面对一个即成事实的结论,好比几何题,给你一个定论,让你找条件,就是我说的找问题原因,然后针对问题,倒着且反身解决会更好。
我们从孩子身上只能看到最后形成这个结果。我们大多时候是没法去真正的去改善那些家庭环境模式的。都知道改善不容易,才有读了无数本家庭教育专著,也努力去改变的父母们,依然做的力不从心。
坚持了三天,坚持不了三个月还是改变缓慢的崩溃的有心无力,也才有了对外界的求助。
所以,孩子的成长问题,从父母身上下手,就是一道代数题的计算方法,过程有问题,哪怕是极小的,也一定会导致一个有问题的结果。所以我才觉得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会更好。
我把这个家庭教育换成几何题。至少从我的角度上是推断,应该说是几何题。
结果逼我们去寻根问源,重新搭建。
就象是引发海啸的竟然是毫不相干、且距离遥远的微不足道的一对蝴蝶翅膀的轻微扇动引发。
每道几何题的结果求证,就是让我们往前推。
带着问题,领着孩子,去撼动家长去改善改变。结果被重新改善改变用的时间更短、效果也最明显。
这极大的缩短了孩子被不断打击不断被否定的伤害,能尽可能早的重拾孩子的自信和激发孩子的能力,尽早地把孩子拖出泥潭。也早些解放那些崩溃穷途末路,甚至即将抑郁的父母,是不是更好?
让伤害时间更短,让痛苦更短才是根本。
长达十年的这种和朝夕和孩子相处的这个过程当中,我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问题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去研究,也不断的拓展自己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总结出做反向,或者是双向引导更好。
因为你读的学的那些教育专家,名书著记没有面对面地接触到你家的孩子。
反向或者双方引导,就是从孩子这个“几何题结论”着手。
从孩子的层面着手,因为结果的可怕性,让父母们愿意努力付出,愿意改变,或者说逼着他们去配合,去改变也可以。
至少,在孩子成长之初,一切还有改变的可能,一切还有机会去改变,一切还来得及。
这也才是我想要的,在一切还来及。有机会能让孩子去改变。这些让家长崩溃的,让家长能看到光明和希望,改变就有更大的可能性。
父母有1%的改变,孩子就有99%的改变。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不是问题大,找不到方法,穷途末路了,就不会找辅导机构求助。如果不向外求助,这些年的辅导行业也不会发展的如此迅猛蓬勃。
我们更习惯叫亡羊补牢。
即使我也是这样的。虽然在儿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没有让我崩溃的各种问题,但到今天,依然有些我在那时不曾注意,或者没有引起我重视的问题而有些遗憾,甚至还有点亡羊补牢的用力。
从孩子身上看到问题,于是就先从我自己身上开始进行调整。
反向或者双向引导孩子的最大好处,也是能最快见效果的小学阶段,家长如果去配合改善是最有用的,而且是非常快的。
根据孩子的性格、习惯、学习、能力,针对性的引导和家长有意识的改善,我们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目标和方向。
给他一种方法,给他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孩子的内心渴望改变,先有这种觉醒,再去撬动父母看的到结果并决心去改变的结果,自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现孩子问题越早,家长意识到问题越早,寻求改变的意念越强烈、靠近我的越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就会越好。
近十年的与孩子一起陪伴成长的心历路程,就是这样过来的。
这个漫长的疫情成就我的,必然也是回照我的。
你看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开始。无论我心里多么纠结,只要保持着初心与发心,无论文笔如何,文采高低,在爱和用心的呈现上,已不再重要,哪怕是用最浅显的语言去表达出来,都是我最深切的爱与情怀。
我的一些想法、意见、甚至于个案,是幻想着以其一撬动若干,哪怕以其一只是影响了其一。
作为一个辅导老师,甚至连在传统观念里,我连真正的老师都算不上。但我所有的心得与体会,都有我独特的视角与体会。
一个自创教育模式的辅导老师,是用如此独特如此近的视角去接触孩子,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的。
一个家庭里,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是可以调整的教育模式的,不太需要用力调整家庭结构,也不需要说那么吃力,就可以让孩子改变更多更好的。
从孩子开始引导。意思就是说你不比去照搬哪个专家的模式,也不必去照搬我的家庭结构,我的学历,我的知识层面,我的认知,只是听取我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哪些更具体更行的方式方法和建议,一起配合就好,只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就好。
我做杠杆中最用力最长的臂。去撬动重力最大的那头孩子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