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课紧连上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承前启后,联系了上一课“材料和物品”的内容,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已经大概了解各种常见材料及相关基本特点,这为本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引入部分问小朋友们:“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材料。你还记得我们学习了有哪些材料吗?”上课认真且记忆力强的小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我们学习了塑料、金属、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材料,我惊叹于他们的用心程度。紧接着给小朋友们说,我们第二课将学习各种各样材料的餐具。本课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再次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哪个小组的。
纵览古今,民以食为天,本课通过一个视频介绍了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来导入我们将会学习以吃为主的内容。说到吃小朋友们都很激动,于是我让他们说了说自己比较喜欢吃的中华美食。小朋友说到了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茄子等等,于是我扣题引出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爱吃的回锅肉是用哪种餐具制成的呢?”爱观察生活的小朋友说:“是家里厨房妈妈炒菜用的那个锅。”于是我接着提问:那种餐具,我们称为什么锅呢?知识量广的小朋友说这是铁锅,因此我又拓展出了常见的其他锅,如“砂锅、铜火锅”,时间正值冬天,小朋友们说到砂锅和铜火锅就很联想到很多吃的,他们对本节课也充满了兴趣,都想举手发言。
于是,我又通过出示一张超市里各种餐具的图片问他们你又从这张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其他的餐具呢?小朋友们能说到塑料碗、铁碗、以及他们家里用的陶瓷碗和有些人吃饭使用的玻璃饭盒。于是我说,老师今天就把这些餐具中的四种餐具分别是:塑料陶瓷金属以及木头的碗,带到了我们的教室里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餐具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并且把四种餐具的名称板书在黑板上。
对于观察一种物品特征的方法,小朋友们在一年级学习《观察叶》这一课就有所了解,他们知道我们需要用三种感官即:眼睛看,小手摸,以及鼻子闻来观察一个物品。但是我们这次观察各种材料的餐具,需要用到耳朵来听,解释原因并将各种感官的卡通图片贴在黑板上,以便为之后的四种材料的特点做出归纳展示。还有的孩⼦会回答出:⽤嘴去尝⼀尝,教师就需要在这时候指出你真棒,能想到⽤嘴去尝⼀尝,但是请你再想想今天我们带的餐具能⽤⼩嘴尝⼀尝嘛?既给了孩⼦⿎励,⼜让孩⼦们能根据不同情况⽤科学的⽅法去解决问题。
接着再次追问:⽤眼睛看的是什么?(形状、颜⾊、光泽度等等)⿐⼦闻的是⽓味,⼿摸的是粗糙与否和软硬、手掂的是轻重等等,耳朵听的是声音,并且板书下来。让孩⼦们四⼈⼩组为单位,进⾏观察、探究各种材料餐具的特点,但是提出:先不⽤⽿朵去听,只⽤前三种⽅法去研究,并且做好记录,待会上台汇报。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结束后,回到座位,进⾏⼩组汇报,为了让其他孩⼦没有汇报的孩⼦有事可做,于是提出要求:在其他⼩组汇报时请认真倾听,并且做好活动⼿册的记录,如果你有补充,补充正确老师就给你们组的评分栏加上⼀颗星星!最后老师在讲台给孩子们用相同材料的勺子去敲相同材料的碗,让同学们仔细听他们的声音,最后给出科学词汇:听声音我们用清脆和低沉来描述。并让他们通过小耳朵听到的声音来辨别出我们每种材料声音的特征,他们边说老师边完善板书。这时有小朋友抛出了一个问题:“要是我们用和碗材料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铅笔,尺子来敲,他们的声音还会一样吗?”我追问:“那⽤铅笔敲究竟是铅笔的声⾳还是碗的声⾳呢?”于是反应快的小朋友就说,那应该用同样的材料碰撞出来的声音才比较有说服力。这时老师得给他点赞!
待小朋友们完善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后,我和他们一起做了个“神秘盒子”的游戏。规则是:老师将不同材料的碗放在一个不透明盒子里,小朋友猜测它的特征,老师只能回答“是或否”。这游戏能再次加深孩⼦们对这些不同材料的餐具印象,同时也能调动孩⼦们的积极性,再一次把黑板上的这些不同材料碗的特征巩固了一番,同学们兴趣高涨,我甚至在下课也听到他们在玩这个游戏。
拓展提升部分,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中华筷子文化的内容,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小朋友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感官体验能更加了解中国食文化和餐具文化的魅力。并提问: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筷子发展到了今天,出现了各种材料制成且各具特色五花八门的筷子,说一说你知道的筷子由哪些不同材料制成吗?他们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课后想一想哪种筷子最实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