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软性外沿思维:不伤害孩子也不伤害自己
近来不断听家长说,孩子越来越叛逆了,你叫往东他往西,你叫学习他休息,还有就是家长你越不让他玩游戏,他故意一直玩......如此,家长嫌孩子不听话,唠叨吼叫指责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嫌父母控制太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故意把学习搞得很糟,故意把头发染成奇怪颜色,故意通宵玩手机,甚至离家出走......用这些来挑战父母的底线。家庭就像战场一样,气氛惨烈,让人有想逃离的感觉。这样的家庭矛盾如何解决,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作者却能抓住核心去解决问题,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青春期大脑变化,青春期大脑多巴胺回路活跃度增加;大脑皮层结构成熟度不足,所以会出现一些超理性思维。这个知识,家长得储备起来。当孩子有一些过激行为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理解和正确引导。
核心关键词:自我外沿。
什么是自我外沿呢?一个人将属于自己的观点、标签、身份信息等纳入“自我范畴”,这就是这个人的自我外沿。比如你是一名教师,听到有人说现在老师那么多假期,上课还不好好教学生时,你可能会很气愤,感觉自己受到了攻击。很明显,你把自己“教师”的身份,纳入了自我外沿。所有类似的让我们感觉到心理上被别人攻击后会觉得痛苦的东西,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处沿”。它的唯一作用,就是成为让我们痛苦的“靶子”。当我们的“自我外沿”过于刚硬时,别人触碰时,我们就会受伤。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通过元认知能力练习,将自我外沿中不必要的东西一点点剔除,从而去掉令我们痛苦的幻想,避免我们被虚假的攻击所伤。比如,孩子本次考得不好,当你把这纳入你的自我外沿中时,你会感觉很难受,很焦虑 ,担心孩子的未来。其实孩子的成绩只跟他自己关系,而且孩子的成绩只是一时的,高高低低很正常。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纳入自己的外沿,让我们和孩子的感受流动起来,“一切流动的,都会消失”,就这样静下心来用元认知如其所是地看到自己的痛苦,并尽量安抚自己的内心 ,回到当下真相,不因情绪剧烈而做出伤害亲人的事情,痛苦也会跟着自行消失。当我们一次次清晰地看到自我外沿的存在,它会自然地软化下来,情绪的逼迫就会少很多。当然,软性外沿思维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时间观察和尝试。
接下来,就是进行自我外沿的冥想练习,让我们闭上双眼,跟着舒缓的音乐,用意念对全身进行缓慢扫描,从而来激活我们对身体、情绪状态的细微觉知,来放松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或者在感到被攻击时进行急救冥想,想象对方发出的攻击并没有击中自己的身体,而是射向后方深远的虚空。
看来,大多数家庭矛盾,都源于家庭成员的内心,心病还需“心药”医,到今天为止,我一共分享了作者开的三个“药方”——自我内核思维、流动思维、软性外沿思维,真的是不错的方法。改变家庭,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