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讨论小青龙汤的另一个问题:小青龙汤可动冲气。
这是后世的伤寒学家们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因为小青龙汤在临床上治疗咳、喘、哮,疗效比较好。我们前面说过,疗效越好的方剂,越容易被滥用和误用,滥用和误用得越多,我们越容易总结出它的,用错药以后,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反应来。最后,总结的结果,我们发现,它最多的是噎气,冲气的上冲。或者说最容易动冲气。或者说,最容易动下焦之气。
《金匮要略》里面有这么几段话: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把这几段文字,我们连起来读的时候,发现就是一个病案的记录。就一个病人,从咳逆倚息不得卧,用小青龙汤开始治疗,用上小青龙汤以后,病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证,于是,我们需要不停的变方方药,也就是医圣张仲景说的“随证用方”。
我们把他当作同一个病人,当作临床上病例的如实记录。记录到最后,从小青龙汤开始,一直记录到最后加大黄。我们能看到这个病人,并不是说越治越轻,也没有看到把这个病人治好,看到的是越治越杂乱,治到最后,医生连场子都收不了了,其实,我们现在的临床上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真的能把医生给难住。
当我们现在碰到这种病人,把医生给难住的时候,我们可以加点西药,可以推给西医,建议病人住院,其实,这并不是我们中医想要的结果。但是,当时在古代,只能是这一个医生在看病,这个医生必须全程把他看下来,于是就出现上面的一系列的情况,越治越乱。
但是,把每次的处方都加上了方名,说这是张仲景的方子,这是经方,但是,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医案来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就是张仲景随证用方,连续用方的医案记录。从这里我们看到这个患者的病证很麻烦,这个病让这个医生很头疼,这个医生也实在是找不到特别好的方药。
本来小青龙汤治咳喘,这是立竿见影的,只要用上去马上就能好的,而偏偏这个患者就是不好,不但不好,还一次比一次出现的症状还不一样,这时候,需要医生或者需要医学再找着对这一类病证更有效的方剂来治疗。
比如说:类似于理中汤,类似于小青龙汤,类似半夏泻心汤,这种方剂的组合,这一类的方剂,可能一用上,很快就好了。但是,医学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只能用小青龙汤来加减。而加减的结果仍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