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及技术阐释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学校心理学
一、学校心理学的概念
学校心理辅导是以学校教育活动为背景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归属于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人格成长为中心问题予以心理援助(被援助者有时不仅仅是学生,也包括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教师)。
二、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1)关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障碍等问题的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生理(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2)关于学校教育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特殊教育学、各科教材教法、思想品德教育及教育行政制度、组织、班主任工作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3)关于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基础理论。心理测量和统计技术、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技术、心理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案例研讨技术等都是学校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 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现状
一、学校心理学的源起
(一)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着社会,成为直接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
(二)中国社会问题
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目前所有教育模式中最优的必然选择,却也是造成学生巨大压力和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一列列触目惊心的数字都在提醒着我们化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性,也就进一步催生了学校心理学的产生。
2、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影响,夫妻双方在孩子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他们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考虑孩子的需要,这就更容易造成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
3、网络媒体问题中国出现大量“网瘾孩子”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其本质上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消极对抗,是他们在毫无退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叛逆行为.
4、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学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而正是学校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才促进了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
5、危机期问题的讨论危机期理论从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二、世界各国的学校心理学
(一)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
1、萌芽期(1890-1920)(1)学校心理学服务的出现(2)教育心理学测验的兴起
2、产生期(1920-1940)(1)培训(2)证书颁发
3、发展期(1940-1969)(1)从业(2)职业的发展(3)组织的发展
4、繁荣期(1970-现在)(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统一,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区别。(2)专业培训项目的增多,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数目的不断增长。(3)规章制度和专业结构的完善性。(4)学术和研究方面的扩展和深入等。
5、组织及功能
6、作用和职责(1)20世纪70年代,重点仍是评估,而不是预防、咨询或干预。(2)20世纪80年代末,转变到以“优先评估、干预和至少为高风险群学生们做二级预防”为中心理论的角色和功能。
7、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六方面内容(1)对课业、社会生活等个人问题的咨询。(2)就业指导及跟踪性服务。(3)信息服务。(4)为每个学生建立详细而系统的积累性档案,以记录其智力、兴趣、性格、人格特征和测量结果、学业成绩、嗜好、健康状况、家庭历史背景、经济状况、打工经历等内容。(5)磋商性服务,主要是指导人员与社会、家庭和学校联系合作。(6)辅导学生治疗心理疾病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二)日本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1、辅导模式专业的心理学干预:学校恐惧症、压力症。学校心理辅导:主要针对认知的问题(升学、就业、学习方法),情绪的问题(情绪、态度、行为等)。
2、辅导方法及理论技术辅导方法:日记、作文、信件、恳谈。理论技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技术,行为疗法,精神分析,认知疗法。
(三)我国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1、特点(1)党和政府对学校心理辅导高度重视。(2)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辅导活动。(3)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4)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5)出版了一批学校心理辅导专著和教材。
2、存在的问题(1)缺乏专业人员。(2)缺乏信息与技术:缺乏必要的评估手段,测量工具落后。(3)流于形式。(4)地区间存在差异。
三、学校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合作研究将为学校心理学提供新的观念和方法。
(2)对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教师的专业化、资格化的要求更严格。(3)定期实践与绩效。
(4)更多学校为学生提供心理学辅导课程。
(5)重视家庭、社区和学校合作的心理辅导。
第三节 学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从业一、学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有三种具体操作方法:(1)记录法。(2)对照、核查法。(3)评定法。
实验观察法是以特定的人工操作设置特定的环境,使行为重复出现,以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面接法面接与称面谈,是应用于心理咨询的一种技术,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难度,在国外被称为心理咨询中“最常用的技术”。情绪要求:共感——感受对方的情绪、情感;受容——能包含与自己不同的对方的价值观。心理咨询室的面积:10-16平方米。布置:光线适中、墙面暖色为主、绿植。
(三)问卷法三种方式:口头回答、笔答、集体调查法。问卷法注意点:(1)用语要明确易懂,少用反问语或双重否定语。(2)注意是否虚假回答或拒绝回答,对拒绝回答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因为他们很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3)统计发出问卷的回收率情况。
(四)作品法作品法是让心理患者通过日记、作文、自述或象征作品(绘画、雕刻、手工艺品、诗歌)自由表现其思想、倾向、性格、情感发展等内容。学校心理咨询可以通过日记与作文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五)案例讨论法收集案例注意点:(1)案例的深入需要咨询双方的配合,因此应尽量建立双方信赖关系。(2)研究时,要详尽收集当事人的个人资料等。(3)心理咨询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二、各研究方法在学校心理学中的应用。
学校心理学的服务范围包括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估、行为矫正、学习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各研究方法在学校心理学中起的作用主要还是评估。
研究方法:量研究、质研究
量研究优点:更具客观性。局限性:(1)强调将研究对象分解,忽视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2)量的研究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分离,忽视了人的主体性。(3)量的研究强调形式,忽视内容,常常使研究不能深入实质而流于形式。
质研究优点:(1)把人的体验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2)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现象。(3)注重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性理解。 不足:没有足够的被试;没有控制组,无法准确辨别干预是否起作用;由于分析过程主要依靠研究者的判断,而不像量化研究那样用客观的统计方法,所以会掺入研究者个人的偏见。
三、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
(一)学校心理学家的定义
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发生影响的环境下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专业人员。
(二)角色与定位
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中的地位既不是教师,也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美国——九个方面的角色:(1)咨商;(2)咨询;(3)测验;(4)特殊教育;(5)与社区联系;(6)成员发展;(7)危机干预;(8)行为管理;(9)家长教育。中国——四个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
(三)传统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素质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1)学习困难的评估与矫正。(2)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评估与矫正。(3)心理教育评估。(4)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5)心理诊断学。(6)干预技术。(7)智力发展评价。(8)执业伦理学。(9)咨询技术。(10)心理辅导。(11)儿童的发展。(12)行为矫正技术。(13)班级管理技术。(四)本书界定的学校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1)研究提升教师心理资本的方法与技术的能力。(2)构建校园和谐生态文化的技术与能力。(3)研究班级建设理论与方法的能力。(4)提升课堂动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5)编纂更通用、更科学的心理健康教材,提升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水平的能力。(6)探索学校心理学新的研究思路和领域的能力。
(五)学校心理学家的就业前景
我国现在没有足够的学校心理学专业人才来满足学校的需要。
四、体验式团体教育模式
主要围绕教师条件与能力,学生条件与环境、教育方法与过程,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优化。
教育教学三个方面的优化:(1)教师优化:育人理念、人格条件和教育过程。(2)学生优化:家庭教育、自主管理和社会环境。(3)教学过程优化:物理场、心理会心场和动力过场。
三方面的强调:(1)是在原来教育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优化(而不仅仅是对课程的优化)。(2)对教育的参与者的优化顺序是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社会舆论引导者。(3)在优化内容上的先后排列顺序是从外向内,从人到物,从场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