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修养进程乃是由外及内,一层层打通各种心灵的屏障,先忘掉仁义、礼乐等外在规范,也就是解除礼教等社会意识对心灵的束缚。破礼教关后,进而“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至“坐忘”的...
颜回的修养进程乃是由外及内,一层层打通各种心灵的屏障,先忘掉仁义、礼乐等外在规范,也就是解除礼教等社会意识对心灵的束缚。破礼教关后,进而“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至“坐忘”的...
在《应帝王》的部分,庄子讲了六个寓言故事,来论述帝王治理天下的问题。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却欢呼雀跃。蒲衣子赞扬泰氏“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泰式已...
今天读应帝王,说是能够执行庄子的无为政治主张的,就应当成为帝王。象小时候吃好东西总舍不得把最后一口吃掉一样,总舍不得开读,读起来又舍不得放下,反复读,反复咀嚼,“摒弃...
作为帝王应当“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终止于万象俱寂的浑沌境界,做到无为任化的绝妙意境,这样天下方能大治。 虞氏用仁爱来要结人心,虽然能使人心归顺,但未能高出...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
还是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这四位隐士的故事,上次是子舆有病,子祀去看;这次是子来有病,子犁去看,四个人都出了一遍场。 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
大自然赋予我形体,是让我生时勤劳,老时安逸,死后休息,所以我们应该把生死看成是美事。 人在生活工作中无时不在存在压力竞争力,什么时候可以安逸呢,唯有自己老的时候,也就所谓我们...
“以天地为大炉,以道化为大治,恶乎往而不可哉”!我的理解是充分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不可控性,不妄图以计算,权谋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而顺应自然规律,真实,快乐的生活。 真实...
通过孟孙才母死治丧与意而子见许由的事来批判儒家的仁义和是非观念,指出儒家的观念是对人的精神摧残。以“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处丧蓋鲁国。固...
面对生死坦然受之,我的认知倒与这相近了,冥冥中天主宰一切。庄子也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蘧然觉。” 我们都是造物者把整个浑一的天...
庄子讲“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
这部分主要讲“是之谓真人”。 “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无人”、“无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 庄子说古时候的“...
在大宗师中。庄子塑造了一个真人的形象。这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真人即使有了过失,也不去追悔,即使行事得当,也不自以为得意。对于安危生死都能坦然自处。这是因为,他有真知灼见。 他...
文“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讲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可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我们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
道德为首,充实于内,所有的事情应验于外内外达到高度统一,如同契约一样,这如同德休的最高境界。 许多修行的都在外表上下功夫,而德行之处则毫无可称赞的地方就好比形全德亏,如同外表...
学习是为了了解自己,不是为了学知识。所以导师应该是一面镜子,而不是高高在上通宵一切的百科全书。从有到无,挡在中间的是恐惧,对名利的执着。
自我透彻👍👍👍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读庄12 德充符之一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
《人间世》里庄子借颜回与孔子的对话来表述所主张的处人、处事与自处的人生观,也揭示出庄子的处世观点。 颜回要到卫国,临行前与孔子道别,由此展开了一场对话。 颜回听说卫国国君,年...
以技巧角力,必定会有制定规则一方,起初会喜相邀,邀者必定胸有成竹,随后便有以怒相斗,甚至会出现各种诡计谋害对方,饮酒的人,尊之以礼,然酒量有大小,起初依循规矩,后就有迷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