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何与问题共处”是另一个次可标 当然,评估能否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咨询师要特别尊重当事人自身的感 受,因为这是无法勉强的。不过这种主观感受可经由前述的辅导方式而有 所改...
2. “如何与问题共处”是另一个次可标 当然,评估能否克服困难的可能性,咨询师要特别尊重当事人自身的感 受,因为这是无法勉强的。不过这种主观感受可经由前述的辅导方式而有 所改...
进行方式: 1.两人一组。一人先扮演当事人,另一人担任咨询师。扮演 当事人者提出一个困境,咨询师则可参考下列问句依序提问,或者 自由选取适合的问句访谈之。在访谈时,咨询师需要...
当重要他人的分数比当事人高时,有时具有引发当事人提高自身动机 与自信的作用;若当事人对自己的自信过高时,则可以试着思考别人较自己 低的分数,而具有提醒作用。当然,咨询师得判读...
在讨论如何克服困难的次目标时,除了可以采用奇迹问句、假设问句、 例外问句等技巧之外,咨询师还可以特别针对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态度” 加以介入。亦即,除了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外...
遇到当事人改善行为的困难时,就往“如何克服困难”的方向思 考,而能让咨询工作不会因此就停滞不前。所以,当有“克服困难”这个次目 标后,咨询师可以先用前述的“奇迹问句”引导当事...
如果有一天醒来,你带来这里的问题都解决了。但你醒来的那一刻,你 并不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那时你会发现什么,就知道奇迹已经发生了? 会跟平时有些什么不同? 奇迹发生时你可以做些...
(二)描绘未来的愿景,以捕捉认同的目标与有效方法 SFBT认为,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目标前进,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 的意图所在,所以能够了解当事人所欲的目标,才能帮助当事人向...
(三)克服困难的方法与态度,是可深入建构之处 1. “如何克服困难”成为次目标 咨询师在辅导当事人时,常会听到当事人说“我是很想这么做啊!但是 又因为……(某困难),所以做不...
因此,SFBT非常尊重当事人自身设定的目标,以及当事人认为解决问 题的步骤与流程,并从这项引导、澄清当事人之目标与歩骤的过程中,协助 当事人认识自己及发展自己。特别是,无论“...
(一)以“希望我如何帮忙? ”作为开场 有些咨询师面对当事人时,便会一连串地告知当事人他做错之处,且叮 嘱当事人需要改变的地方。有些当事人能接受咨询师的意见,有些当事人 则充...
咨询师在表达自己的建议之前,其实也可引导当事人思考:是否生活中 已有成功的示范者,或者其他人可能会给予的建议是什么。如此,将会让当 事人学习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而成为主动的解决...
(五)以刺激思考的态度,催化当事人产生可行策略 当事人犯错时,有些咨询师或当事人的重要他人,常习惯很快给予当事 人建议,但又会发现其所给的建议似乎不见得有效,甚至招致当事人排...
(四)在重要他人的期许及当事人的意图间取得共识。 如何赢得当事人对于周围重要他人之目标的认同呢?咨询师需要先认 识当事人不接受别人为其设定之目标的理由,有何特别的考量与...
(三)辨识当事人犯错背后的意图与需求,引发建设性的解决策略。 为了辨识当事人不当行为的意图与目的,咨询师可试着询问当事人: 你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选择考试时看别人答...
举例来说,很多家长与老师会要求学生不要上网,并指称此为不道德行 为,这样的说法不易赢得这些青少年当事人的认同,反易会引起他们的排 斥。多数的家长与老师,希望这些有网络成瘾行为...
咨询师需要特别提醒自己:当事人在抱怨问题时,不等于他说明了他要 的目标。举例来说,当一位太太向咨询师抱怨:“我一直在跟我先生吵架,吵 了很多年,我不想再这样吵了。”此时,咨询...
在咨询中,咨询师需要去引导当事人思考,重要他人希望他能 具体表现出什么行为,也需要引导当事人去思考,他对未来美好的愿景为 何,而促使当事人可以努力向前。“假设问句”便是一个可...
方式: 1.请参与SFBT训练课程的成员,全部眼睛闭上,深呼吸,根 据课程领导者的指导语进行一段小冥想。领导者的引导语以成员 "不要做什么"为主,如:不要想事情,不要觉得有压...
(二)引导出现正向所欲行为,而非要求停止不当行为 在当事人犯错时,周围的人都会想要通过提醒当事人犯错行为的不当 性,来告诉当事人不要再这样做了。但是,值得咨询师检视的是:以这...
SFBT咨询师会引导当事人身旁的人,从一个正向的观点来重新看待当 事人:当事人会出事、犯错,正表示他有些不足之处,正需要“开始学习”或 “重新学习”。例如,会偷窃的青少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