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武夷山茶仍旧是蒸青绿茶。武夷茶山沟壑纵横,茶树又分布于峰岩之中,采茶时翻山越岭,叶片暴于日光之下,便产生了日晒萎凋现象。鲜叶在茶篮中震动、摩擦,已属摇青,再压放一久...
清初的武夷山茶仍旧是蒸青绿茶。武夷茶山沟壑纵横,茶树又分布于峰岩之中,采茶时翻山越岭,叶片暴于日光之下,便产生了日晒萎凋现象。鲜叶在茶篮中震动、摩擦,已属摇青,再压放一久...
离开寺庙的和尚的名字叫大方。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大方来到了现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休歙边界黄山余脉的松萝山结庵而居,采摘当地的山茶,施以虎丘茶的制茶工艺把...
对“工夫茶”三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乾嘉年间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蛟(1751-?),乾隆、嘉庆间曾在南北各地做幕僚,足迹遍及各省,记所到各处风土人情汇编成书,文...
接下来我再以个人经验跟大家聊一下日常生活中紫砂壶选购、使用的常见问题,供广大茶友参考。 一、“一壶一茶”。持有此种观点的人宣扬一把紫砂壶只能泡一种茶,如果再泡其它的茶...
金木散人编写的明末白话小说《归莲梦》有如此文字:“香几上摆着一座宣铜宝鼎,文具里列几方汉玉图章,时大彬小瓷壶粗砂细做,王羲之兰亭帖带草连真。”其中“粗砂细做”四字尤其值得注意...
早期时大彬受供春的影响所制均为大壶,大壶非为泡茶之用,而是用于煮水、煮茶,如明代吴经提梁壶,高17.7厘米,口径7厘米,估计容量得有1000毫升。江苏泰州出土壶底钤印“时...
冒襄(1611—1693),字辟疆,明末清初文学家,在《岕茶会钞》中冒襄回忆产量稀少的上品岕茶:“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每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
“陶家虽欲共春,能事终推时大彬”,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制壶名家时朋之子。其壶艺在明代享有盛誉,多为文人记述。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制了许多制壶...
紫砂陶器产自江苏宜兴,《辞海》对紫砂陶器的定义是:“紫砂陶器是用紫砂泥,红泥或绿泥等制成的质地较坚硬的陶制品,陶器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气氛烧成。”由此...
茶器中,一个被明代文人称作“苦节君”的竹制茶灶即竹茶炉在明代兴起。竹茶炉就是用竹子作篾,编织成装饰纹路围在泥炉的四周,用于煮水烹茶。从历史上看,竹茶炉不是新鲜事物,唐宋时...
绘画记录着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为未来保存着其时的信息,我们于明代绘画中尚可见到明人常用的其它器型的茶盏,并可与现今留存的实物逐一比对,遂明。 陈洪绶...
明初,朱元璋废团改散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散茶泡饮的发展,饮茶方式的改变亦使茶器在明代出现了新的变革。随着散茶瀹泡的兴起,过去饮用末茶所需要的茶器如茶碾、茶臼、茶磨、罗筛、茶筅以...
接下来我们看看除了绿茶外,明代还有哪些茶类为时人所品饮。 首先是白茶,作为最原始的茶类,白茶自唐代绿茶大盛后而为人所少用。至明代,白茶出现在江浙一带文人的品饮中,茶家...
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曾记载过一种被称作“痷茶”的饮茶方式:“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这是有文字记录的...
1368年,朱元璋推倒大元建立明王朝。无论是出于与元人连年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而需要休养生息,亦或放小牛出身的朱元璋在建国之初确能体恤民间疾苦,总之在洪武二十四年(139...
13世纪初的蒙古人金戈铁马,对外东征西讨,多次征服中亚、西亚,由此开辟出一条中西文化交流的新通道。元朝建立以后,大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
唐煎、宋点,元代兼容并蓄,明代散茶瀹泡,历史上茶饮方式的不断改变亦带动了茶器的发展,这些改变、发展都是脱离不开社会变革、民生习俗这个大环境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元代,茶...
安吉白茶,明前头采高山茶-佩玉已经开采。
今年早春低温,龙井43品种的开采将于3月20日正式开采,比往年推迟了一周。而龙井群体种开采时间大致为3月27日前后,开采与往年接近。 目前西湖龙井茶茶芽饱满,茶园整体面貌...
与此同时,茶饮在元代文人那里还被开辟出了返璞归真这一新的饮茶之风。元代,异族统治下的文人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为朝廷所用,很多人沦落到了社会底层。 ...